芬蘭和烏克蘭是北約和俄羅斯之間僅有的兩塊緩衝區。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年,芬蘭正式加入北約,隔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訪問波蘭時透露兩國可能組建一個聯邦國家,即重現「波立聯邦」。如此一來,北約已完全與俄羅斯接壤。俄羅斯的霸權外交已走到盡頭,歐洲地緣板塊在劇烈震盪之後,重新達到穩定和平衡狀態。
俄羅斯起源於13世紀後期的莫斯科公國,16世紀中葉莫斯科公國發展為俄羅斯帝國,並開始對外擴張。俄羅斯起源於東歐平原,沒有出海口,因此打通出海口成為俄國歷代君主的夢想。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通過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獲得了波羅的海位於芬蘭灣的出海口,並在涅瓦河河口打造了聖彼德堡。18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第五次俄土戰爭,獲得了烏克蘭南部領土以及克里米亞半島,打通了黑海出海口。俄羅斯的主要人口和經濟中心都位於歐洲,尤其是波羅的海和黑海這兩個出口海可以說是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而2022年2月分爆發的俄烏戰爭,正在將控制這兩個出海口的沿岸國家推向了俄國的對立面,俄羅斯經濟的這兩條生命線將面臨被封鎖的窘境。
芬蘭入北約 俄羅斯喪失歐洲主要出海口
首先說說芬蘭灣,芬蘭灣是波羅的海最東邊的一個狹長海灣,其盡頭就是聖彼德堡,芬蘭灣北邊的芬蘭與南邊的愛沙尼亞隔海對望,兩國之間最窄的海域,只有二三十公里。但是,長期以來,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的交通並不便利,要麼通過渡輪,要麼必須穿越俄羅斯的部分領土,因此,從21世紀初期,愛沙尼亞就開始與芬蘭商議修建一座跨海大橋,從而加強兩國的交通聯繫。芬蘭灣的平均水深大約35米左右,從技術水準來說,兩國之間修建跨海大橋,完全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俄羅斯的反對,在芬蘭還堅持中立國立場的時代,由於要與北約國家和俄羅斯兩邊同時修好,扮演戰略緩衝區的角色,因此,這座跨海大橋計畫始終沒有提到日程上來。2023年4月,當芬蘭正式加入了北約後,芬蘭與愛沙尼亞之間便重新啟動了跨海大橋計畫,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簡直是如鯁在喉。如果這座「愛芬友誼大橋」橋高修得過低,很多俄羅斯的大型商船,都無法出入芬蘭灣,位於芬蘭灣最裡頭的聖彼德堡將失去俄羅斯經濟火車頭的作用。聖彼德堡目前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城市、第二大城市,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
其實,通過修建跨海大橋封鎖別國出海口的事情,俄國已經幹過不止一次了。中國東北邊境在圖們江流域距離日本海只有15公里,雖然出海口被劃歸俄國,但是《中俄璦琿條約》中承認圖們江河道的航行權或者出海權屬於兩國共有,也就是中國商船可以通過圖們江進出日本海。但是在蘇聯時代,俄國人在圖們江出海口建了一個通往朝鮮的鐵路大橋,這座鐵路橋橋高非常低,除了小型運輸船之外,稍微大一點的商船都無法通行,中國商船在東北的出海口就這樣被技術性的徹底堵死。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並沒有任何重修圖們江大橋的意思。同樣的戲碼,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又演了一次。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通過修建橫跨克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封死了烏克蘭在亞速海的出海口。
在芬蘭加入北約後,愛芬友誼大橋的計畫被重新提出來,這真有點天道輪迴的味道,無論這座大橋什麼時候建成,芬蘭灣已經完全在北約掌控之中,而黑海出海口也一直在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手中,俄羅斯在歐洲最為重要的兩個出海口目前都已在北約的完全掌控之中,這可以說是自從葉卡捷琳娜時代以後,俄羅斯地緣政治環境最大的危機。
與蘇俄帝國百年搏殺 波立聯邦成歐洲前哨
除了出海口危機之外,在陸地上,由於波蘭和烏克蘭(以及立陶宛)可能重建「波立聯邦」,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也將會退回到葉卡捷琳娜時代之前200年,也就是俄羅斯帝國創始之初的16世紀中葉。
1569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在位於波蘭的小鎮盧布林簽署協議,正式將兩個國家在法理上合併為一體。其實早在1368年,立陶宛就與波蘭通過王室通婚建立了牢固的聯盟關係,在1569年通過法律形式合併之前,雙方的聯盟關係已經持續200年之久。1620年左右,波立聯邦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疆域大概包括今天的白俄羅斯全境、波蘭、立陶宛、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以及俄羅斯西部地區,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歐洲除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之外最大的國家。
強大的波立聯邦在歷史上一直是鞏衛歐洲文明的前哨。在俄羅斯從蒙古的統治中獨立出來之後,在300年時間裡,西邊的立陶宛以及波立聯盟和波立聯邦,一直都是阻擋俄羅斯東正教勢力向中歐和西歐擴張的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除了向東擋住俄羅斯之外,波立聯邦向南也抵擋著伊斯蘭勢力向歐洲的擴張,1683年,波立聯邦的軍隊解圍了奧斯曼帝國對維也納的進攻,這場戰役的勝利遏制了奧斯曼帝國向西擴張的勢頭。
不過遺憾的是,波立聯邦由於貴族民主制度的弱點,導致王權旁落,最終在俄羅斯主導下,於18世紀後期被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三家瓜分,在歷史上消失了123年。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波蘭和立陶宛才分別復國,成為兩個獨立國家,與此同時,被併入俄羅斯帝國的烏克蘭地區在一戰後期也獨立建國,但是幾年後又被蘇聯吞併,成為蘇聯的最早加盟國之一。二戰期間,立陶宛被蘇聯吞併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國。二戰後,波蘭被蘇聯控制,成為東歐共產陣營的一員,成為蘇聯的附庸國。
直到1989年至1991年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波蘭、立陶宛和烏克蘭才擺脫了蘇聯的控制,成為真正的獨立國家。比較有趣的是,拉開東歐劇變和蘇聯解序幕的都是前波立聯邦的成員。1989年6月4日,波蘭的團結工會贏得了大選,以和平方式推翻了波蘭共產政權,拉開了東歐劇變的序幕,在波蘭的示範下,東歐其他共產政權猶如多米諾骨牌相繼垮台。這波推翻共產政權的歷史浪潮席捲東歐進入了蘇聯之後,首次對此作出響應的是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簽署復國法案,宣布立陶宛恢復獨立,成為第一個宣布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以此拉開了蘇聯解體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