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呼叫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函式的方式不正確。Text Domain 為 soledad 的語言套件載入過早觸發,這通常是由於外掛或佈景主題某些程式碼中的指示器過早執行所造成,而語言套件應該在 init 動作之後才載入。 請參閱〈WordPress 的偵錯功能〉以進一步了解相關資訊。 (這項訊息新增於 6.7.0 版) in /var/www/html/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14
兩大風險將中國經濟推入下行通道 – 新紀元周刊

兩大風險將中國經濟推入下行通道

by ggbbwhy

兩大風險將中國經濟推入下行通道


中國經濟在2022年顯著放緩,經濟增長創下了自1977年以來的第二低。圖為江蘇省連雲港起重機將集裝箱裝載到貨船上的作業情形。(STR / AFP)

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速,勞動人口下滑,中國人口紅利不再; 國企壟斷社會大部分的資源和資金,最終引發生產效率降低。 這兩大風險將使已嚴重下滑的中國經濟步入下行通道。

文•蔣天明(香港金融分析師)

中國經濟在2022年顯著放緩,經濟增長創下了自1977年以來的第二低。雖然有分析師表示中國經濟會在短期內有所恢復,但是,在中長期內,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的經濟前景表示悲觀。

當一國經濟出現嚴重下滑而且在長期內難以逆轉時,經濟往往會步入下行通道。這正是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情況。

2月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發布的報告中大幅下調了中國中期經濟增長預期。該機構將五年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從去年10月分預測的4.6%下調到了3.8%,並且預計中國在2025至2027年的經濟增速會逐年放緩。

亞洲發展銀行(ADB)則對中國經濟增速做出了更長期的預測。該機構在2022年12月23日發布的關於中國長期經濟前景的報告中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速將從2020至2025平均預測的5.3%逐步下滑至2036至2040年的平均2%的水平。

兩家金融機構都指出了人口萎縮、生產率下降對中國中長期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

亞洲發展銀行的經濟學家Dominik Peschel在關於中國長期經濟前景的報告中指出,在長期中,勞動年齡人口的萎縮會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勞動力的減少不僅影響了產出,也間接導致了生產效率的低下。

人口結構惡化使得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2023年2月2日,廣州珠海區的招聘者排起長隊等待求職者。在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招工變成一件不易的事情。圖為2020年7月25日河南省鄭州市的招聘會。(Wang Zhao/AFP)

2023年2月2日,在廣東省廣州市的珠海區,招聘者排起了長隊等待求職者,這場景不禁讓人感到在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招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國新年剛過,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中國沿海省分已經紛紛組織企業跨省招工。招到了工人,企業才能生產,經濟才能復甦。

不幸的是,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經歷9年連續下滑後,雖然於2021年短暫回升,但是2022年,官方數字顯示,16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較2021年減少了666萬人。「缺工」、「招工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及。

在經濟學中,勞動力是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勞動力的萎縮直接影響了總產出。而中國人口結構的惡化讓經濟下行在長期內難以逆轉。

中共官方於2023年1月17日宣布2022年人口出現下降,這是60年來首次官方數字顯示出中國人口的萎縮。伴隨著人口萎縮的是創歷史新低的出生率以及加速的老齡化。

2022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6.77%,是1978年以來最低,遠低於疫情前的2019年10.41%的出生率水平。當前逐年下降的出生人口就暗示著未來15至20年達到勞動年齡的人口數量的情況。香港經濟學家羅家聰曾於2023年1月25日於大紀元發表文章指出,即使人口增長停止下降,也需要20年才能阻止GDP增長的下降趨勢。

同時,中國老齡化的加速也讓中國失去經濟發展的人口紅利。2022年被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羅守貴稱為「中國老齡化加速的元年」。這是因為在60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會在未來的十年間陸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中國當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職工50周歲。這表明,出生於1962年的男性和出生於1972年的女職工已經在2022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據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披露的數字,1962年至1972年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在2400至2900萬左右。這意味著,未來十年間,中國的退休人群很有可能會達到每年2000萬以上。

有人認為人口的結構的惡化、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可以通過生產效率的提高來彌補。但是,亞洲發展銀行的經濟學家Dominik Peschel在關於中國長期經濟前景的報告中表示,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反而對社會整體的生產率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是因為從事農業的勞動人口已經顯著下降,這導致從生產效率較低的農業轉到生產效率較高的工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在大幅減少。

生產效率下降並陷入惡性循環


國企往往占據國家戰略重要性行業,並壟斷了社會大部分的資源和資金。圖為位於北京的國企中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入口處。(AFP)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月3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生產率的下降主要是由於低效率的國企和商業活力的下降而導致。IMF預計資源錯配於生產力較低的國有企業的情況將繼續存在。

IMF高級經濟學家Emilia Jurzyk曾於2021年發表實證研究論文,以中國上市的國企和民企為樣本進行對比,得出中國國企的效率低於民企的結論。

中國的國企往往占據國家戰略重要性行業,並壟斷了社會大部分的資源和資金。而效率較高的民企卻長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這種資源的錯配不僅拉低了整個社會的生產效率,也讓民營企業家對社會營商環境越發沒有信心。而信心卻對企業至關重要,企業家如果沒有信心,那麼就會減少投資,這帶來的是未來生產活動的減少以及裁員。

這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生產活動的減少會讓經濟放緩甚至是衰退。裁員會增加社會的失業率,使得民眾的收入降低,進而影響消費。而消費不足意味著需求的下降,這會進一步讓企業家失去信心、減少投資,從而使得商業活力下降。而商業活力的下降又會進一步拉低生產效率。

如何解決該問題呢?Dominik Peschel在關於中國長期經濟前景的報告中提出的建議是包括:國企需要改革,社會資本和信貸投放需要優化,信貸資金需要更多的投向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

其實,中共早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上,就已經把解決企業融資難,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列為了五個改革關鍵點之一。同年8月,中共也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如今近8年過去了,民企融資依舊困難,而國企的低效依舊被外界詬病。

這本身就表明了,生產效率的降低和人口問題有一個非常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二者都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這自然使得中國經濟的放緩在長期內很難扭轉。

 







您也許會喜歡

Leave a Comment